“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百家医院风采录 全市卫健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巡礼之一
2019-07-02 15:41:00 来源:鄂东晚报 浏览:8331

大别山中春风暖,千年黄州杏林春。

魅力黄冈,丰厚人文。五大名医,闪耀杏林。脉学鼻祖王叔和、“药王”庞安时、养生专家万密斋、戒毒“神医”杨济泰、“医圣”李时珍,仅历史有记载的名医就达200位之多。名医之光,光耀鄂东历史的天空。

中医代有人才出,引领风骚数黄冈。

“中医医院只有坚持姓‘中’才有出路,才能在中医的春风中实现真正的跨越发展,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服务民生。”黄冈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勇铿锵的话语振聋发聩。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秉承厚重的中医文化之风,黄冈市中医医院毅然扛鼎中医药传承发展大旗,在勇于开拓创新的院长带领下,秉承“仁和、精诚、勤勉、创新”的价值追求,在谋求“管理活院、科技兴院、特色强院、专科富院、人才立院”上推陈出新,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医院,一跃成为鄂东地区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启了新时代黄冈中医跨越发展的华丽蝶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医院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举措,在医院的发展史上,创造了一段跨越的奇迹;在医院的历史上,耸立了一座光辉的丰碑。

 

上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今天的人们言必谈西医的时代,中医还有没有市场?中医的坚守还有没有必要?

黄冈市中医医院用辉煌的业绩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在健康备受推崇的今天,中医医院只有恪守姓“中”才有出路,才能真正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创建于1984年的黄冈市中医医院先天不足,起步晚、基础薄、医疗设施简陋,人才严重匮乏。一切的改变源于2009年,这一年,正值医院新任院长曾勇走马上任。

发展滞后,成为摆在新班子面前最大的难题。而资金的严重不足,又成为制约发展的难中之难。

中医医院要发展,如何破题?中医药文化如何传承?现代化医院怎么建设?患者数量少如何突破?就医环境差怎样改观?资金从何而来?新住院大楼何时修建?上任伊始,摆在曾勇面前的是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令人棘手的问题。

改革才有出路。医院决策层高瞻远瞩,寻访国内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主管部门权威人士、示范中医医院院长来规划医院的明天,理性分析医院面临的困境、面对的挑战,初步勾勒出医院5年发展规划,让医院拥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管理科学化、信息网络化、病房设施标准化、设备现代化、中医特色突出、专科特点明显、人才结构合理、医疗质量优良、服务水平优秀、就医环境优雅。

思路一变天地宽。科学的定位,催生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改善就医环境、让群众舒适看病,作为改革的引爆点,医院决策层推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的大动作。

项目引领,势如破竹——

2009年,医院争取到国家建设项目资金1400万元,准备筹建住院大楼。欣喜之余却面临一系列困惑:医院面积过于狭小,不符合建设住院大楼的标准,土地面积不足怎么办?大楼投资至少需过亿,剩下的资金又从哪里筹备?难道让住院大楼项目“流产”?

越是艰险越向前。医院当机立断,投入2000万元购买了一墙之隔的农业银行一栋职工宿舍楼。

2010年,医院又争取到一笔项目资金1650万元。创造了用1650万元资金干1.5亿元事业的奇迹,让人津津乐道:建设一幢高17层、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医院决策层敢想敢干!两年的努力打拼,这幢全框架、外观现代化、设计理念渗透着中医元素的住院楼拔地而起,于2012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投资1.9亿元,先后完成“三楼(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三中心(网络中心、急诊中心、洗涤中心)、两室(煎药室、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两基地(中药种植基地、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两院(南湖老年病分院、陶店分院)、一条柏油路”等13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同时购买了新职工公寓楼三栋,建设职工食堂和患者食堂。

诊疗环境,温馨舒适——

少花钱、看好病,让群众真正享受实惠。

医院推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工作规范,制定各科例均费用控制范围、药占比例,严禁乱检查、乱收费、大处方等行为。建立以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社会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

改进服务态度。为提供人性化服务,医院推广“微笑服务十个一”、“医患沟通十二个不要”,开展“星级医生”、“星级护士”评比活动,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等利民措施,为群众和患者提供方便、价廉、优质服务。创建“人民满意窗口”,改善窗口服务,倡导服务文明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倡导人性化服务,提供温情的服务和技巧。

优化服务流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与北京知名医院开展远程诊疗。“不出家门口,看北京名医”变为现实;实行区域大调整,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行病人优先,门诊大楼重新优化布局,一切以方便患者为出发点。

密切医患关系。医院落实《投诉应诉制度》,设立投诉箱,聘请行风监督员,成立客服部、导医台、陪检人员,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真正做到“爱心、热心、真心、诚心、细心、尽心”,受到患者好评,满意度达96%以上。

医院制定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定期举办健康大讲堂、义诊、送医送药等活动,与社区实行共建模式,维护群众健康。

医疗设备,高端精密——

拥有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GE3.0T核磁共振、中医经络检测仪、数字化DR放射机、大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DSA)、飞利浦原装数字平板拍片机、全数字化彩超、欧林巴斯电子胃镜等在内的现代化设备300台(套),病区内配有床头呼叫系统、中心供氧系统、全触屏电子示教系统等,一系列高端精密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服务患者提供了更优良的技术支撑。

“一主一辅、主辅相济、药医结合、多元发展,”今天的黄冈市中医医院,形成了一个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的发展格局:占地面积65亩,业务用房5.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560张,临床、医技科室26个,购买征用(租赁)土地15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

人心齐,泰山移。随着医院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发展的高度折射着医院改革进程中克难奋进的跨越速度。

2012年,医院以965.3分、全省地市州中医医院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喜圆黄冈中医领域“三级甲等”梦,迎来医院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随之又迈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专科的强大阵营;

2013年8月,迎来湖北省中医基础项目建设推进会在医院的召开,徜徉在医院美轮美奂的环境中,呼吸着流淌在空气中的草药清香,人们神清气爽,省、市级领导高度评价医院的惊艳发展,赞不绝口;

2014年,成为全国50家首批中医药文化宣教的示范基地……

一切变革,皆因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短短几年时间,一个拥有厚重中医文化与丰富内涵的全新中医院崛起于千年黄州,创造了中医界甚至当地医疗界的发展奇迹:面积从18亩扩展到65亩,设备从50台套增设到300多台套,床位从120张增设到560张,开设了26个临床科室;其中骨伤科、治未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工作室黄冈中医医院工作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中药制剂实验室为国家二级实验室;康复科、内分泌科是湖北省重点专科;烧伤外科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与先进的医疗设备深得广大患者好评。

今天,徜徉在浓郁中医文化的黄冈市中医医院,设施齐全的治未病中心、古色古香的名医堂、规范方便的煎药室、小桥流水的百草园,这些地标呼之欲出。

曾经门可罗雀的黄冈中医院,以凤凰涅槃的巨大变化吸引了鄂东患者络绎不绝的信赖和支持。

发展,因改革而变。活力,因改革而生。事业,因改革而兴。从曾经的封闭落后到今天的开放自信,这所创建于1984年的中医医院实现华丽转身,崛起于鄂东中医之林。

一系列合作纷至沓来——

医院是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市一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医疗技术合作关系;还是湖北科技学院的教学医院;是黄冈城区各种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和黄冈市辖区内新农合转诊医院。

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拥有高级职称95人,中级职称235人,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50余人。中医药高级职称由几人跃升至近百人,陈志敏、徐洪峰、余振华、高正末等成为杰出代表。医院有数十余人分别担任国家级、省级医学专业杂志编委;百余人担任国家、省、市中医药学术学会理事。

事实胜于雄辩。一个毋容置疑的事实是:医院的华丽蝶变,折射着中医影响力的持续走强。

 

下篇:巍巍大别满眼春,重整行装启新程

 

中医院靠什么去赢得患者?靠什么去赢得医疗市场?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如何发掘与继承?如何传承与创新?

靠的是医技实力!靠的是中医人才,靠的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古为今用,弘扬国粹之优。在中医的发掘传承与中医药特色优势上,市中医医院频频发力,推波助澜。

在中医守正创新上,立于改革——

党建就是生产力。围绕实施健康黄冈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坚守办“人民满意医院”宗旨。以列入湖北省首批29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为契机,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人事、绩效分配等系列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开发与技术创新,把机制激活,把资源盘活、把人才用活,以更雄厚的技术实力、更优美的服务环境、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水平向现代化中医医院迈进。

在中医融合发展上,勇于担当——

2017年9月,在黄冈市卫计委的直接推动下,市中医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全市各县市区9所中医院正式签约中医药健康联盟,全市中医药专科发展优势正步入一个更加高能和便捷的发展轨道。

2019年4月13日,伴随一次惠民利民的大型义诊,一场高规格的区域专科联盟高峰论坛开讲,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市中医医院倾情联盟3周年活动开始了。这场别开生面的高峰论坛,在市中医医院执行院长陈家宁的精彩主持下,联盟成员围绕“区域专科联盟”这个话题,展开了激情澎湃的辩论,达成了奋进的共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内,医院从2014年开始组建医疗集团的探索,将黄州区陶店乡卫生院纳入医院分院;到先后与麻城白果中心卫生院、麻城木子店卫生院、英山县中医院、团风县中医院、团风县马曹庙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对口扶持协作关系;对外,整合外部资源,建立医联体,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医联体、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定期派驻专家坐诊、查房、讲课、手术等,推进优质资源下沉,畅通上下转诊通道,建立分级诊疗机制,为老百姓提供便捷、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医药传承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越走越厚实。

在中医传承发展上,敢于创新——

2017年4月,春意融融。

广受关注的市中医医院的国家“十三五”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项目重大建设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获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复立项,医院将获专项建设资金1亿元,纳入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库建设名单。

在中医辨证施治上,善于吸纳——

中医要领先,西医不落后。

中西结合,如虎添翼。医院坚持定型探索,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综合医院专科。

对医疗质量的持续关注,让医技的力量更雄厚。医院将诚信体系建设与医疗质量相结合,不断加强业务管理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诊疗水平,提升老百姓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科室质控小组,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法和检查细则,实行质控巡查机制。随着核心制度与临床路径巡查的推出,制定了诊疗规范79个病种,制操作常规138个,确定了27个病种的临床路径;推进《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隔离管理规范》的实施,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抓好院感重点部门的院感管理,防止院内感染暴发。每季度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

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让护理的服务更人性。平时专项督查,每月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感染管理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进行持续改进。落实护理部每日五查房和夜查房制度,保证全院护理安全。5月15日,医院全面开展“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进一步改进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病人的就医感受。执行院长陈家宁介绍,围绕“为您想到更多”的医院服务理念,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同时开展科室竞赛和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十佳“服务明星”及十佳“优胜科室”评选活动,将这项惠及患者的活动推向高潮。

对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化,让患者的就医更实惠。强化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院诊疗行为,防止“小病大治”和控制医药费不合理增长,杜绝医保浪费。做好按病种收付费的改革工作,建立和完善按病种收费的进入、退出、监督评价机制。对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国家诊疗技术规范,绝不因病种标准、年龄、并发症等原因推诿拒收危重病人、老年患者,绝不简化诊疗过程和分解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服务标准,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群众就医费用,努力为患者减负。

在中医名医培育上,利于传承——

2018年8月16日,黄冈首届中国医师节“黄冈好医生”命名大会,87名黄冈好医生获表彰。市中医医院朱文胜、胡汉楚、刘永安3名医生获此殊荣,副院长朱文胜作为5名代表之一在大会做典型发言,分享从医经验。

大医精诚。如何破解中医“后继无人”这一难题?自2009年以来,院领导不辞辛苦到各大院校参加人才招聘会,招聘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9人、本科生100多人。甚至不惜代价引进了洛阳正骨医院、深圳人民医院、鄂钢医院等多家单位的中医专业人才,给他们提供更好地平台来发展中医,弘扬中医。为硕士研究生与各名老中医和中药师举行拜师仪式,结成一对一“传、帮、带”师徒。医院人才队伍迅速由最初的200余人发展为如今的480人。

如今,全国中医药指导老师陈志敏,湖北省中医名师、黄冈市十大中医大师徐洪峰,湖北省知名中医高正末等名医如雷贯耳,还聘请了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知名教授常年坐诊。

——创新,厚植人才的成长。

今年,医院推出“百人计划”人才工程。

按照已出台的实施方案,医院将选拔20名“领军人才”、40名“骨干人才”、40名“青年英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医院优秀人才。

决策层意图通过此举稳定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厚度,更好地为医院建设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为医院人才的选拔和培训提供丰厚的成长环境。

——科技,增添科研的厚度。

医院成功与三峡大学合作,成为三峡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成功申请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全国30多所医学院校、50多所大型三甲医院加强了业务联系,定期邀请知名学者来院讲学,长期聘请10多位省直医院的专家教授在院坐诊、讲课、查房、指导临床诊疗。

13次学术研讨会在黄冈成功举办,仅市中医医院就主办了9次,其中3次国家级会议和6次市级学术会,还承办了其中的4场会议。这些高端会议的主办和承办,为医院人才的成长打开了成长之门。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大型学术讲座 29次,分别邀请到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师人文素质培养特聘专家周成忠、湖北省博士团、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全院现有职工近600余人,其中医药护技人员就超过480人。

——人才,成就科研的力度。

名著累累。获得湖北省自然科技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项目15项,黄冈市重大科技项目23项,国内先进科技成果10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21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0多项,获得配套科研经费30多万元,输送200多名主治以上的医师到国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主持承办国家、省级市级学术年会30多场次,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在中医健康养生上,勤于探索——

“不治已病治未病。”

2017年11月3日,在冬至前夕,医院举办了中国大别山首届膏方文化旅游节,邀请到中科院中医院士和多位国家级中医大师、名老中医和知名专家前来为市民把脉、开方。

品养生花茶、喝养生膏方、辨识体质定制膏方,研制的各类花茶和药酒,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了解膏方、认识膏方、体验膏方、青睐膏方。

治未病科应运而生,中医养生堂广受追捧,“冬病夏治”、“冬季进补”、穴位贴敷等中医药“治未病”特色服务,频频飞入寻常百姓家。

医养结合,健康养生。在黄州陶店乡小汊湖村,医院正在打造的大别山康养特色小镇,掩映在6000亩的青山绿水间,集养生、健康、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医养产业链,正完美地将养生与养老的珠联璧合呈现得淋漓尽致。

魅力四射的黄州城中,医院现代化煎药室里飘荡着纯正的中草药清香;风光旖旎的陶坊村里,医院3000亩生态药物种植基地正源源不断提供着纯正的道地药材。

在中医文化氛围上,乐于润心——

以文化人,浸润人心。

“一堂课”务虚。医院开设道德讲堂文明学校,先后宣讲“我的梦——正能量”、“大爱无疆”、“百善孝为先”、“上善若水”、“医者仁心”等选题;

“二讲”亮窗口。讲文明用语,讲职业道德规范;

“三结合”做事。文明创建与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各项活动相结合。

知行合一,迎来中医文化建设的空前繁荣。

医院两次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组织编纂《王叔和大事年纪》、《王叔和传》,组织职工拜祭医圣李时珍;参与建设王叔和陵园,医院和职工先后共计捐款70多万元为陵园植树、修路、树碑;

编辑发行宣扬中医药文化刊物《本草》,拍摄医院文化宣传片《杏林春暖济苍生》,谱写《黄冈中医人》院歌,编印院内刊物《黄冈中医》,编写《杏花漾东坡》中医文化读本;

建设医院百草园,中医药文化长廊,雕刻以中医发展为主线的代表人物壁画,树立以中医中药为主题的专著石林,在各科室楼道墙壁上张贴、镶嵌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宣传画;

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提升医院整体形象。中医药文化建设无处不在。组织专家撰写《三医集》、《中医眼科汪海门经验集》、《大别山验方集》等十多部专著。

推行人文关怀。每年腊月三十,院领导和中层干部一起包饺子为值守医护人员送年夜饭;每月,无论院领导有多忙,都会安排时间,和当月寿星一起过一次集体生日,送上生日祝福,让医务人员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黄冈市中医院的巨变,憧憬未来的美好,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黄冈中医医院将继续高昂中医药龙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领跑领先,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荣誉榜

——卫生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医疗机构;

——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总策划  何必武  唐志红

总统筹  熊双林  徐旭亚  曾勇  陈家宁  骆源

策划  童婷  肖俏  熊卓群

统筹  王飞  谢岭